庐山--丰富的文化遗产

庐山的文化遗产,历史悠久,内涵丰富,独具特色。体现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。

1.独特的“庐山文化”

庐山从古到今,几度成为辐射地域广大的文化中心,或历史的特定的象征,形成了独特的“庐山文化”。

(1)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

谢灵运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,热情讴歌庐山的自然美是其诗歌的重要特色。他和陶渊明、慧远等对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开创性作用。

自晋代以来,约有一千五百名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、艺术家、科学家,留下了四千余首歌颂庐山的自然美景的诗歌。其中许多诗歌,是中国文学史中的名作。

(2)繁荣的宗教文化

庐山最早的道教建筑真人坛,庐山最早的佛寺归宗寺均建于公元四世纪中叶。佛、道两教都把庐山作为他们开创宗教思想、弘扬教义的重要地区。

唐代庐山是禅宗的重要佛场,并有净士宗,律宗、临济宗、沩仰宗、曹洞宗等六个佛教派别。

唐玄宗公元371年敕建道教“九天使者庙”。它在北宋改称为“庐山太平宫”。宋朝有八代皇帝均在庐山太平宫设“宫观使”、“提举”等官位。许多丞相都在太平宫任过职。先后任官达一百一十四人。

明王朝对庐山佛寺尊崇倍至,曾敕建了多处寺庙,佛教十分兴旺。

由于庐山在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,1924年,世界佛教大会在庐山召开。

近代以后,庐山又出现了基督教、伊斯兰教的众多教会、教堂。

(3)教育和“理学”的圣地

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。朱熹在这里提出的教育思想,在中国教育史上,是光辉的一页,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响。

由于朱熹的倡导,白鹿洞书院还是儒学主流——“理学”的圣地。“理学”影响了宋代以来七百年的中国历史。它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。  

陆九渊、胡居仁、王守仁等历代著名的理学家,也在这里培养了大批的人材。例如,公元1498年,来白鹿洞书院深造的就有五百余人。

(4)杰出的科技文化

庐山的科技文化,在中国科技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。

庐山温泉,是中国最早的医疗温泉之一。

西林寺,是中国寺庙中较早的密檐砖塔。

太平宫的旋玑玉衡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观测仪器。

观音桥,以105块石条凹凸相楔,结构奇特,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。

鄱阳湖紫阳堤,是中国湖泊的最大、最早的港口石堤。

李四光的庐山第四纪冰川学说震动了世界地质学界。

1934年,胡先骕等科学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供科学研究的庐山植物园。现与世界上80个国家270个单位建立了种子交换等方面的关系。

 (5)历代帝王的文化建树

秦至清代,有三十余位皇帝对庐山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建树。其中登临庐山的有:秦始皇、汉武帝、晋安帝、梁元帝、南唐中主李憬。  

历代皇帝视庐山为皇权象征。南唐朝廷建“庐山国学”,唐玄宗建“九天使者庙”,明太祖封庐山为“庐岳”,并为此建造了御碑亭,明神宗建造了赐经亭,康熙帝赐名秀峰寺。

这些帝王以各种方式弘扬了庐山的儒、佛、道文化。有些帝王还以自己的文学艺术作品歌颂庐山;明成祖还诏令禁山,保护庐山的自然环境。

 2.一千六百年的中外文化交流史

在中国的名山巾,最早有中外学者共同从事学术活动的是庐山。

公元391年,尼伯尔禅师伽提婆,公元410年,印度禅师佛陀罗跋罗,均受慧远法师之请,来到庐山翻译佛经。慧远为这些佛经译本作序。公元414年,尼伯尔禅师佛陀耶舍,来庐山主持归宗寺。

 公元519年,慧皎著《高僧传》说:“外国众僧,咸称汉地有大乘道土,每至烧香礼拜,辄东向稽首,献心庐岳。”慧远的“净土”学说和竺道生的“顿悟”学说由庐山发源,是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之一,并且影响了中国和东方的文学艺术的发展。

唐代著名法师鉴真把慧远的净土学说带到了日本。现在日本佛教净土宗,仍把庐山东林寺视为“祖庭”。

15951598年,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(Matteo  Ricci)在江西期间,曾多次到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。他介绍的天文、地理、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,很受书院师生的欢迎。  

1804年,英国公使馆参赞巴罗(Barrow Sir John)著的英文《中国游记》中详细介绍了庐山的风光、植物、文化。  

外国人中第一个向世界介绍庐山地方志的是:英国基督教“大英圣公会”驻华负责人伟烈亚力(Wyile  Alexader)。他于1867年著的英文《中国文献记略》中,着重记叙了宋代陈舜俞的《庐山记》。  

近代,庐山别开生面,有二十余国基督教教会三十余个,还有佛教、伊斯兰教、道教等。东西方宗教的教派总共近四十个。1922年,庐山有以传教士为主的外国人2497名,国籍近二十个。19339月在华外国传教会曾在庐山召开大会。   

美国女作家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(Buck Pear),自少年至中年,常上庐山,获取文学艺术的营养。其父还葬于庐山。 

1934年,李四光等和英、德、法、瑞典地质学家在庐山召开厂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科学讨沦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