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 

连峰去天不盈尺
时间:2014-07-07 11:35:55  来源:j江西日报  作者:崔小毅 符 超 江西日报记者练 炼

6月庐山,葱绿苍翠,气候凉爽。山城牯岭街上,记者来到新近投入使用的街心花园小广场,大妈们伴着欢快的舞曲跳着广场舞,熙熙攘攘的游客倚栏观赏山川秀色。大妈们停住舞步高兴地说,我们跳舞的地方是个新建的立体停车场,下面两层是老年人室内活动室,中层可停200多台汽车,顶层是大花园,是庐山人健身娱乐的好地方。

大项目强投入,立长远增后劲

“立足推进旅游强省发展战略,抓住‘昌九一体化’这个重大历史机遇,努力把庐山打造成为国家旅游发展综合示范区,建设成为国际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,必须以项目建设为支撑。”九江市委常委、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杨健说。

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近年来,庐山以项目为抓手,把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,全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,以项目建设促进庐山旅游产业升级转型,启动发展引擎,做美、做强、做大庐山,实现跨越发展。

今年,一批提升景区硬件的工程全面启动,大型现代化综合博物馆建设,锦绣谷“黄云万里”景点开发,牯岭街业态调整、大林路商业街开发,南、北门停车场改扩建工程,含鄱口入口环线建设等工程项目开工,景区硬实力和软实力不断提升。一个个项目的实施,使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提升,旅游经济各项指标稳步提高,庐山继续领跑全省旅游景区。

庐山还启动总投资约3.5亿元登山交通索道项目,该索道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3S技术,每小时单向运力3000人,从山底到山顶只需要8分钟,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因秋、冬季庐山公路交通影响游客出行,庐山最美景的红叶和“江南的北国风光”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局面。也改变了庐山淡旺季明显,“半年辛苦半年闲”,旅游接待资源浪费的状态,从而平衡景区旅游接待游客量,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。

优环境重规范,提水平增效益

庐山实施景区提升,增加新的旅游和休闲内容。庐山对如琴湖、花径等老景区进行改造提升,整合周边小景点,建设环湖栈道,增加湖边休闲场所,进一步提升了老景点的环境和品位。同时,在对庐山大林路景观游步道改造完成的基础上,庐山打造一条以简欧建筑风格为主,展示“历史底蕴、山地特色”的景观休闲街,并按照“六位一体”的统筹措施对路边建筑立面、道路、空中管线、公共设施、绿化、亮化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,营造与景区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休闲景观空间。

庐山在全国景区率先取缔景点60多家户外经营摊点和户外照相点,为此减少收入近千万元。

南、北山登山公路沿线的广告牌存续了30多年,影响游客登山时欣赏风光。今年,管理局下决心,宁愿经济上受到损失,把60余块4000余平方米的广告牌全部拆除,还原生态,美化庐山。

此外,庐山对景区游步道、标志标牌、安全、卫生等设施实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工程;健全导游管理体制,严格准入制度,建立完善的价格诚信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。由此,庐山景区品位大幅提升,活力尽显。

定标准树榜样,促升级奋赶超

庐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共同发布《世界文化景观—庐山宣言》,该宣言是全球唯一针对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保护的专项宣言,是庐山在保护世界遗产、致力绿色崛起过程中的意志和决心。

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、九江市人民政府及相关专家评审并通过了《大庐山旅游发展规划纲要》,创建了旅游标准化体系,引导旅游服务向标准化、精细化、品牌化方向发展,并编制了300多项旅游业标准,涵盖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等旅游各方面要素,今年7月在全山推行。

在庐山南、北山园门进口处设立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,引导车辆畅通出行。采取在山车辆保有量逐年减少的方式,启动旅游交通“大换乘”,着力解决旅游旺季交通拥堵问题。

打造智慧庐山。建立“智慧庐山”数字平台,以科学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景区的组织机构,优化景区业务流程,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。

 

 


&Copyright;(C)2006 Jiujiang LuShan 版权所有: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  制作单位:新华社江西分社 新华网江西频道
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  赣ICP备07004692号
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文字和图片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