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秋末初冬,我们画院一行四人,踏着石阶,踩着露水,背着干粮,向着目的地前行,寻找一种与大山亲密相连的感觉。
中国山水画写生必备的功课,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石涛语前人精辟。论断、画语,沿袭了几百年践行者的我们能跳出这界外吗?先想后行,在讨论中……理论作先导,实践随其后,不知觉弯弯绕绕,走向大山,走进山凹,分享一片幽静、呤听一声鸟语,由手中笔画尽情挥洒,随心所欲地流淌,或轻松,或奔放,或急促,或缓慢。停下脚步,或府视,或仰望,屏住呼吸,轻风拂过,阵阵凉意,好不惬意。山道弯弯,曲径通幽,整个身心与大山贴近,对大山的呼唤,借助流淌的笔尖尽情抒发,这是一种“天高任我采,地阔任我编,山泉任我引,云彩任我摘”,这是一种忘我的慰藉,掺不进半点虚情假意,我们来了,与大山相伴。
在漫长的中国画这条幽幽深远的长河中,多少画家倾注了一生的心血。远不提东晋画家顾恺之,山水画论的倡导者。近不说绘画大师刘海粟,九上黄山也不厌,青玉峡、五老峰也留下了他的足迹,仿佛刚劲有力线条在敲响大山的脉膊,诉说着山中的故事,谁说不能与大山为恋人,与万物为朋友,与水道情意。当阳光与大山交相会映时,林中这氧气的充足量,只有与大山为伍的人感受最深。
山的挺拔,静静地、稳稳地,你能说他没有生命吗?你看整块的坚石,就像铮铮的铁骨,它擎起的是天宇,承载着历史的见证,它掩藏山林深处的幽深、凝重和山瀑搅在一起,编织出美丽的交响曲。它驻守多少世纪,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,守望着视国的大好河山;在月沉星稀的长夜,它和这里一切共同吟唱着一首荡气回肠的山歌。小小的纸片只能雕琢瞬间的影像,但充满激情张力的笔墨,可画出对大山的赞歌,对大地的情怀,这是与大山为伍,人的感言。
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,用画的语言与观众共享,让观者的心灵与我们一起沉浸在大自然的生命之中,享受着来自自然精神的净化和对生活美好的愿望。(夏梅生)
|